行贿罪立案标准2025
一般立案数额标准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 3 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相关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对行贿行为进行刑事追诉的基本数额门槛,体现了法律对于达到一定金额的行贿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
数额不满 3 万元但应立案的特殊情形
即便行贿数额在 1 万元以上不满 3 万元,若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同样会予以立案:
向多人行贿:向 3 人以上行贿的。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公正性,损害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和市场竞争环境 。
用违法所得行贿: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此类行为不仅反映出行贿人主观恶性较大,还进一步加剧了违法犯罪行为的蔓延,严重破坏法律秩序。
谋取职务变动: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这种行为破坏了公平公正的人事选拔任用制度,损害了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管理秩序。
危害特定领域安全: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的。此类行贿行为可能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危害,严重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
干扰司法公正: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会严重破坏司法公信力,损害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 50 万元以上不满 100 万元的。这种行为给国家、集体或其他经济主体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行贿罪量刑标准最新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针对此类犯罪行为,我国法律有着明确的量刑标准。以下是关于行贿罪量刑标准的最新概述:
一、核心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行贿罪的量刑标准主要依据行贿数额及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划分:
行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行贿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属于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行贿数额在500万元以上: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特殊情节的量刑考量
除了行贿数额,法律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节,这些情节也会影响行贿罪的量刑:
向多人行贿:如向3人以上行贿,即使行贿数额不满3万元,也可能构成行贿罪,并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此行为表明行贿人具有较大的主观恶性,将作为量刑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此类行贿行为严重破坏了职务晋升的公平性和正常秩序,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向特定人员行贿:如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或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将作为量刑时的加重情节。
法律依据:
行贿罪的量刑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和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进行。其中,第三百八十九条明确了行贿罪的定义,即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第三百九十条则规定了行贿罪的处罚标准,即根据行贿数额及情节严重程度进行量刑。
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主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次要客体是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另外,行贿罪的犯罪对象是财物。这里所说的财物,与受贿罪中的财物相同。
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上述行为须达到一定界限才能构成犯罪。
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市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行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
2、行贿数额不满1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
(2)向3人以上行贿的;
(3)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
(4)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已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收买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关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实施这种行为,意图谋取不正当利益。
行贿的目的,在于使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正当利益是针对正当利益而言的,是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不应当得到的利益,包括非法利益。例如:行贿人为了走私而行贿于海关人员;为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而行贿于工商人员、技术监督人员;明知自己或者他人不符合升学、招工、提职、农转非的条件而行贿于有关人员;为了减、免税而行贿于税务人员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构成行贿罪的必要条件。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人根据法律、政策符合条件,有资格,也应当得到某种正当利益,如招工、晋升、分房、办理某种手续等,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着不正之风,一些人不给钱不办事,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得已送钱送物。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责任在受贿方。对方有这种行为的可以批评教育,但这一行为不构成行贿罪。这样规定,有利于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避免打击面过宽。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构成行贿罪的必要条件,行为人若不是为了不正当利益而行贿。则不构成行贿罪。
刑法网服务助手